台湾人在满洲国 台灣人在滿洲國 (2013) 导演: 余明洙 / 丁雯静 主演: 陈晓楠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 马来西亚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台语 Taiwanese 上映日期: 2013-02-26(中国台湾) / 2013-11-25(中国香港) 片长: 400分钟 / 150分钟(凤凰卫视中文台版) 又名: 黑雪1932——台湾人的中国情(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用名) 1930年代,一群仅有二十来岁的青年离开台湾这座日本强权下的蕞尔小岛,「来去东北」成为当时年轻人闯荡海外的一个流行话语,每个人都怀抱着不同的动机、憧憬与梦想,飘洋过海踏上东北这块白云黑土,希望在这极具争议的国度中大展拳脚... 还原当年台湾年轻菁英在历经了清廷割让、日本殖民统治后,将“来去东北”视为勇闯天下的地方,以及他们在伪满洲国打拼的过程,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国族认同、家族离散的辛酸血泪。 【主旨】 勇闯天涯的精神 台湾人的血液中,一直存在些许躁动的基因,勇闯天涯的海岛性格已在我们的灵魂扎根。 1930年代,一群仅有二十来岁的青年离开台湾这座日本强权下的蕞尔小岛,「来去东北」成为当时年轻人闯荡海外的一个流行话语,每个人都怀抱着不同的动机、憧憬与梦想,飘洋过海踏上东北这块白云黑土,希望在这极具争议的国度中大展拳脚,冲出一番成就。 复杂的国族认同 当时台湾人在海岛土生土长,经清廷割让、受日本殖民统治,却仍将中国视为祖国,为脱离被殖民的差别待遇,有许多台湾人毅然决然地远赴东北发展; 这些来到东北,具有汉语及日语双重语言能力的台湾人,在内心深处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踏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满洲国服务。这暧昧的双重身份,造成那时台湾人在于国族认同上严重的冲突与分裂。 战乱下离散命运 对日抗战时期,殖民统治下的东北是没有战火的国度,但日本战败后,东北却面临更严峻的战火,许多战后选择留在东北的台湾人,因此再也回不去故乡:而从东北返乡的台湾人,因在满洲国的经历,在二二八清乡活动中受害,甚至罹难。 这些台湾人以勇闯天涯的精神远赴东北奋斗,仓促的乱世中,不同的选择与际遇,化作一段段离别分散的家族哀歌。 【拍片动机】 好多年前,长天制作团队因拍摄其他作品,经常往返大陆。某次在北京进行采访时,东北的朋友饶富兴味地跟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在东北有一群讲着闽南话的台湾人,他们现在还活着!」 他说的是日据时期到大陆的台湾人,这群人后来并没有回到台湾。 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想到他们与满洲国的关联,因此听到这个故事时,心中有点诧异,到底是甚么原因,会让在四季如春环境里长大的台湾人,选择离乡背井,跑去天寒地冻的东北讨生活,而且还落地生根? 就是这个悬念,成了《台湾人在满洲国》的起点。 过了几年,遇到扶轮社的一个长辈,偶然向我们提到自己的父亲曾在满洲国当官,还讲到现在在东北,有许多拿着台籍身分的台湾人后代,从没回过台湾。 一群讲闽南话的台湾人,与一群未曾回过台湾的台籍后代,当我们把这两条线对焦后才发现,原来那都是满洲国时期,跑去东北的台湾人,所以才有了台湾人在满洲国这个题目。 有了这个构想以后,就要开始去找他的故事。 这才发现,原来许雪姬老师早在20年前就做过这个研究,而关于这个研究的讨论,也就仅止于学界,几乎没什么人把这段历史的资料拿出来引用。 我们对于这些故事被关在学术殿堂里,感到非常可惜,更促成了我们想拍成这部纪录片的决心,想想既然已有许雪姬老师的研究作基底,我们应该可以做更多影像上的发挥,于是登门拜访,许雪姬老师得知我们的来意,表示在史料上会尽力协助我们,非常鼓励我们在她的基础下挖掘新的史料,然而研究发表至今已过去20个年头,很多当初受访的人已经过世。 我们只好从零开始,一个接着一个找,抽丝剥茧慢慢地把这些人找出来,但就是找不到谢介石。 光是找他,就找了两年之久。 其实这段历史让我们最惊讶的,还是台湾人当初复杂的国族认同。 尤其是连换了五个国籍的男主角谢介石。 到底那时的台湾人是认同大清帝国,还是认同日本? 之所以去东北闯荡天涯,是因为溥仪? 还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是清朝人,所以想去帮助他建国呢? 或是你认为自己是日本人,因此想去协助治理满洲国? 30年代的台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积极建设之下,发展相对稳定,为什么还会有5000余名台湾人在这样的承平时代,依然选择离开家乡,跑到东北发展? 这些,是我们最初的疑问。 一场甲午战争,把我们的内地从「大陆」变成「日本」,两个祖国的牵引,让很多台湾人在复杂的情绪中挣扎,但我们并不认为这种复杂的认同是一种「错乱」,因为这一切并没有谁错谁乱,关于自己的归属,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会随着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台湾人这种该说是务实呢,还是不愿与过去撕裂的性格。 只要没有重大的急迫性,我们其实是不会想主动去解决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而这座岛屿似乎年复一年地深陷在暧昧不明的窘境中,无法脱离。 为了制作《台湾人在满洲国》,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去寻找有满洲国经历的台湾人,他们有的是在满洲国出生、有的是在小时候从台湾去了满洲国,然后带着这些记忆在战后回台,这样一群人在台湾所剩不多,而留在东北有着满洲国经历的台湾人又更少了,从战后约1000人至今,剩不到100个人。 为了找到他们,长天制作团队前前后后一共去了四趟东北,尽了最大的努力将这些资料搜集起来,将这些原本分散两地的故事,串连成一段完整的篇章,但回盪于片格之间的,还是国族认同的矛盾,而这股氛围一直回盪到今日。 [ 情感平反 ] 如前述,在寻找《台湾人在满洲国》相关历史资料时,才发现关于当时的故事记载甚少,我们只好透过口述及其他资料相互比对、考证,才得以拾回这段被遗漏的篇章。 而这段历史之所以不被注意,跟当时从满洲国回来的台湾人心态大有关联。 他们对自己当时的经历感到羞愧。 当年,日本是侵华战争发动者,然而他们的战败,是因为美国向日本投下的原子弹,国民政府才成为战胜国。 不过在那个烽火连连的纷乱年代,胜利之神不会永远眷顾同一个阵营,在国共内战中失利的国民政府,因此辗转来到了台湾,而国民政府所面对的台湾人,有绝大部份曾当过日本兵,帮日本打仗,这些曾经是敌人阵营的台湾人,身份尤其矛盾。 还有一群人曾经协助日本人建立满洲国,更雪上加霜的是台湾刮起的228风暴和白色恐怖,对这群台湾人来说,整个大环境充满危险的,而国民政府所撰写出的正史视野,只会让他们更羞愧于承认自己的历史,在意外人的眼光,甚至认为自己是汉奸。 他们的生命故事仅在家族内部流传,很少将其有系统的大量的发表。 前前后后总共5000多名台湾人前往满洲国,然而关于满洲国的文学,就只有钟理和,写下了许多描绘满洲生活的故事。 不承认满洲国的国民政府,差点让这段历史不见天日。 我们要去平反的,是将历史还原到当时的状态,才能让他们重拾最真实的情感。 因为历史的氛围要被还原,才能了解他们当时为什么做这个选择。 不论好坏,都是历史的一部分,都是曾经发生过的轨迹,我们都要记录,这是身为历史影像工作者的责任,受委屈的该被安抚; 不被公平对待的该被公平对待,对社会才是有意义的事。 当我们开始去正视一段历史、试图去了解一段历史时,其实对那个时代的人而言,尽管有些已仙逝,但他们的心情,或是他们在曾经活在那个年代的灵魂都是有抚慰效果的。 像是自《台湾人在满洲国》网络宣传开始以后,收到了一些网友回馈。 像是父亲在满洲当医生时,总是偷偷躲过日本人的视线,帮助在东北的台湾人,然而这段经历却在东北解放以后,成为不光彩的过去... 我们之所以拍摄纪录片,就是想抚平他们的缺憾,更何况是还在世的这群,,尽管分隔两岸之间,但传播是无远弗届的,相信透过影像的力量、故事的深度,那股暖流能够直达他们的心底。 随着时代的过去,我们回看这段历史,会发现当时这些「伪」满、汉奸等称谓,其实是出自中国为核心的史观价值。 [ 另一个史观 ] 我们已经很习惯用汉人文化为中心的史观思考。 我们从小接受历史概念时,很少去质疑他的客观性,中国近代史其实是充满偏见的历史,像是我们称不属于汉人正统的清朝为满清,你挂个满在前面,就是一种歧视。 我们希望藉由历史纪录片,提供人们一个重新看历史的视角,并反省以汉人为核心的历史角度。 让我们回到这段错综复杂的二战时期,日本对外扩张四处侵略的历史。 尽管满洲国在当时是一个被扶植的傀儡政权,但国家名称前面从来没有加上「伪」。 伪满这个说法是在战后的审判法庭上才出现。 因为我们对于历史其实不太会去怀疑,或是对这些说法产生疑问。 如今我们将历史还原到最真实的状态,让现在的台湾回头看这段历史,我们相信有一部分台湾人是可以接受满洲国这个说法的,但另一部分的台湾人也许无法接受,因为对他们而言,那是一个伪政权。 尽管会有不认同的声浪,但并不代表我们是错的。 我们对历史发出疑问,站在还原历史的立场,满洲国就是满洲国,这样去看近代史,才能有更清澈的头脑、更无分别性的观点、更全面性的了解,希望能让更多人能对这段历史有所感触,去思考不同立场的史观,是我们的企图。 毕竟当历史离我们越近,其真实性便离我们越远,因为我们对他仍留有情感。 我們為何不說「偽」滿? 因為對《台灣人在滿洲國》裡,那些重新撥雲見日的故事來說,這樣的說法實在太輕率,也太無情。 凤凰卫视中文台版 目录: 第一集:1932 机会与潮流 第二集:盘算与返乡 第三集:1937 战争与宣传 第四集:1942 冲击与抉择 第五集:1945 乱世与离散 附:2013.2.26《台灣人在滿洲國》首映記者會 迅雷网盘 / 115网盘|全5集.国语中字(1.05GB).m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