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iyao]《老鹰想飞》台湾资深生态摄影大师梁皆得,耗时20年作品。跨越六国拍摄,消失60年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现身大银幕。这部纪录片透过濒临绝种神话之鸟,反思环境污染、生态浩劫等诸多议题。[/zhaiyao]
寻找神话之鸟 尋找神話之鳥 (2021) 导演: 梁皆得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1-12-17(中国台湾) 片长: 91分钟 又名: Enigma: The Chinese Crested Tern 豆瓣 暂无IMDB暂无 等待一甲子,传说般的神话之鸟现身。顶着黑色羽冠、前端像沾到黑色墨水的橘色嘴喙、一身浅灰白色羽毛,这种在1861年被人类命名以来,就鲜少见到其踪影的燕鸥,究竟只是个神话,还是真实存在世界上? 2000年,一次底片调光机的故障,让生态摄影师梁皆得,在马祖意外发现60几年前被认为绝种的黑嘴端凤头燕鸥。自此,对这传说中「神话之鸟」怀有梦想的人们,穿梭在亚洲各国沿海,以及无数个无人小岛之间,有时遭遇大雨风浪,有时冒着跌入大海的危险,只为了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寻找神话之鸟二十年,它们的数量从八只,到现在约一百只,仰赖迁徙路径上,各国的保育行动。然而,每年夏天台风对繁殖地的侵袭,捡鸟蛋、海洋垃圾、鱼类资源减少等自然与人为破坏,仍然对黑嘴端凤头燕鸥的生存造成庞大威胁。梁皆得跟随各国学者专家,纪录着黑嘴端凤头燕鸥、当地热爱这些鸟类的人们,以及自然环境三者所相互交织的故事。
蹲坐在一群大凤头燕鸥之间孵卵的中华凤头燕鸥 中华凤头燕鸥(学名:Thalasseus bernsteini) ,也称作黑嘴端凤头燕鸥或黑嘴凤头燕鸥,是燕鸥科的一种海鸟,种名来自德国动物学家 Heinrich Agathon Bernstein;模式标本编号 RMNH 87602。 特征 体长约 38 公分,羽色为浅灰色,具醒目的黑色凤头,繁殖期头顶亦为黑色。喙部黄色而先端三分之一为黑色,最尖端部分为白色,因此也有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名称。尾羽开叉而似燕尾。中华凤头燕鸥与大凤头燕鸥、 白嘴端凤头燕鸥(T. sandvicensis) 和 小凤头燕鸥(T. bengalensis)有密切关系。大凤头燕鸥则比之更大,背与翅膀颜色较深,喙全部黄色。与白嘴端凤头燕鸥的差别只是喙部的颜色与之相反 (前端黑色,余为黄色)小凤头燕鸥的体型介于比中华凤头燕鸥略大,体羽颜色更深,喙部为鲜亮的橙红色。 保护 本种为一极危物种,在1999年(至少一只混杂于大凤头燕鸥群中)与2000年(一个大凤头燕鸥群集附近发现四头成鸟和四头雏鸟)马祖列岛的中岛上发现纪录以前,在文史记载上,已经逾百年未出现过,使其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绝种,故有“神话之鸟”之称。于此之前,在中国大陆(山东省北部海岸、福建省闽江口)、菲律宾、泰国、印尼、和沙劳越也曾有它们的踪影。2004年在浙江韭山列岛发现另一处繁殖地。 其数目的下降被归咎于滥采鸟蛋。它们能够在马祖存活,可能的原因是马祖过去为一处军事禁区,进入当地被限制有关。目前马祖将中华凤头燕鸥订为县鸟,并划设了一燕鸥保护区。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海岸仍然有发现它们的可能,通常与别种燕鸥混群生活:正在迁徙的燕鸥曾分别于1998年与2000年在八掌溪被发现。目前的监测数据表明,该物种的全球种类总量仍少于50只,在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最濒危的100个物种。 澎湖县野鸟学会2014年6月份在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区的鸡善屿发现中华凤头燕鸥的行影,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认的第3个繁殖地。2019年5月出没于台湾本岛高屏溪出海口。2020年4月出现于台南市北门急水溪口。 文化 当2000年发现中华凤头燕鸥在马祖列岛现踪时,曾让马祖之名跃上国际舞台,之后马祖当局亦以此作为观光利器,更将中华凤头燕鸥订为“县鸟”。以观光立县的连江县(马祖)在观光建设时更利用了中华凤头燕鸥的意象,如在指示路标(牌)、路灯、福澳港入口、机场到站出口、马祖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及游客中心等地周边皆设置了神话之鸟,甚至在庙宇艺术上运用,如南竿乡牛峰境五灵公庙的飞檐中融入了中华凤头燕鸥、北竿乡坂里天后宫之参道设置中华凤头燕鸥造型的石灯笼,足见“神话之鸟”在马祖也代表了讨喜、幸运。
阿里网盘: 寻找神话之鸟.国语繁中.2021.HD1080P.X264.AAC.mp4 提取码:回复可见
迅雷网盘: 寻找神话之鸟.国语繁中.2021.HD1080P.X264.AAC.mp4 提取码:回复可见
夸克网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