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 大堡小劳教 Dabao Xiao Laojiao(2013) [复制链接]

远尘浪子 8354 2021-8-22 09:10
中国50年代发生的一场惨剧,1957年为惩治右派、仿效苏联设置四川乐山峨边县大堡镇劳动教养作业区,数千10-18岁少儿被关押在此残害,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将他们无情地摧残。

1.jpg

1962年“小劳教”杨泽云(上图前排)被解救后,被安置在中川铁厂工作。

大堡小劳教 Dabao Xiao Laojiao(2013)

首播日期:2013年5月1

片长:1小时44分钟

内容简介:

1958年,在《四川日报》社任职记者的青年曾伯炎被打成右派后,送到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沙坪农场劳教。在这里,他看到几百个十多岁的少年出没于对面的原始森林,和他一样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惊诧万分。不久,这些孩子和四川各地其他被收容的孩子,陆续被送到沙坪农场的一个分场-大堡作业区,开始他们半工半读的劳教生涯。不料,大饥荒横扫了中国大地,这些孩子也遭受到至为残酷的冲击。本片纪录了白发老人曾伯炎为了弄清那段痛史,奔走于重庆、四川两地寻访大堡作业区幸存者所作的惊人努力,并籍由他的采访以及小劳教、右派、医生、教研组长、村民等的生动讲述,将观众带到大堡,去追逐触摸那些曾经存在的心跳。

2.JPG

曾伯炎先生在采访当年惨剧中的幸存者林宪君

1958年仿效苏联设置的四川省地方国营沙坪农场大堡作业区,关押了几千名“小劳教”。女导演谢贻卉最终没能查实大堡小劳教的总人数。从林宪君等当初的成年管理人员回忆中,估算出了五六千人这个数字。死了多少孩子也无法核实。那名提供死亡人数的蔡姓组长,最终拒绝了拍摄。

《大堡小劳教》讲述的是中国50年代发生的一场惨剧。1957年为惩治右派、仿效苏联设置四川乐山峨边县大堡镇劳动教养作业区,数千10-18岁少儿被关押在此残害,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将他们无情地摧残,死人埋满了三个山头,只有少数人活了下来。

从1958年开始,来自全四川的数千名“小劳教”陆续出现在峨边县的原始森林。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九岁。这里的官方名字是:四川省地方国营沙坪农场大堡作业区。在这里,“小劳教和劳改的少年犯,全混在一起,惟一的区别是劳改有刑期,劳教没有。没有人想过这些孩子的个人卫生问题。没有牙刷牙膏,也没有人组织他们洗澡和剪指甲。每人发一件带编号的劳改服,小孩子不会补,没几天就形如乞丐。

而1959年的冬天,“大跃进”爆发。最突出的表现便是饥饿。

大堡的几千名“小劳教”,当然逃不脱这场灾难。当年的小劳教人员回忆说,因为肚子饿,他们什么都吃,在吃光了地里挖出来的种子后,也吃老鼠,蟋蟀,甚至蚯蚓也不放过。但死神还是很快就找到了机会,开始向孩子们下手。

1960年,从成都来了几个母亲。孩子给她们写信说肚子饿。她们要申请领儿子回家,自己管教。遭到管教干部的拒绝,理由是孩子还没改造好,到这里还在偷东西,不能领走。这些孩子几乎全部饿死在大堡。

四川省团校教师林宪君是管理小劳教犯的组长,据他介绍,自1960年起,一个人埋葬的孩子,累计有一百多人。刚开始还有棺材,后来就用炕席卷起来埋,最后死者身上的衣服都被扒下来跟当地农民换粮食,光身下葬。坟墓上也基本都没有任何标记,后来不少家长来找,只能对着茫茫林海放声号哭。但不断有孩子被送来,死去……

46岁的谢贻卉是一名民间历史爱好者。她因为看到曾伯炎写的一些文章,开始对这段历史产生追寻的望愿望,整整做了三年,《大堡小劳教》终于出炉,时长104分钟。谢贻卉最终没能查实大堡小劳教的总人数。从林宪君等当初的成年管理人员回忆中,估算出了五六千人这个数字。

《大堡小劳教》的最后,是2011年杨泽云等几个人去大堡旧地寻访时的镜头。他们寻找到一片树林,在树干系上白布,每一棵树上都写一个当年死去难友的名字,作为祭奠。几经变迁,当年的处处坟茔实在找不到了,只能确定这片树林里有。两年后,那片树林也已经不在了。

四川省沙坪劳动教养管理所

四川省沙坪劳动教养管理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是一座隶属于四川省公安厅的劳动教养管理所。大跃进时期,该所的前身“四川省地方国营沙坪农场”下属的大堡作业区收押了被劳教的数千名儿童,造成儿童大规模死亡事件。

历史

四川省沙坪劳动教养管理所创建于1955年11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劳动教养管理所之一。

1957年,四川省监狱系统派两名干部,勘察设劳改农场的地点。他们选中了前有大渡河、后有原始森林的峨边县。农场设在峨边县政府所在地沙坪镇附近,故得名“沙坪农场”,全称为“四川省地方国营沙坪农场”。后来沙坪农场改为沙坪茶场。再后来又更名为“四川省沙坪劳动教养管理所”。

2006年2月,场所主体迁建至眉山市东坡区。2008年8月,经四川省编委批准,加挂“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牌子。全所下设科、处、室、大队27个。该所主要收容四川省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成都市的劳教人员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该所主要生产经营项目是水泥生产、室内加工、医疗服务等等。

大堡小劳教

苏联曾将内战时产生的大量流浪儿集中组成“高尔基工学团”,进行收容教育。高尔基工学团的负责人、教育家马卡连柯主持该团工作8年,将自己的经历和心得写成60万字的《教育的诗篇》。1955年苏联拍摄同名电影《教育的诗篇》。1957年,电影《教育的诗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放映。

1957年末,四川省公安机关对全四川省流浪在街头,或者有轻微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处以劳动教养。这是向苏联学习而来的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

时年12岁的重庆儿童陈桐均与老师拌嘴而遭学校开除,陈桐均怕被家长打,便流浪街头,偷窃废铜废铁出售以买饼吃。收容人员对陈桐均宣布:“由重庆市五人小组批准,送劳动教养。”各地的“五人小组”均由公安、民政、司法、劳动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是当时劳动教养制度中的领导机构与具体审批机构,无须法律程序便可决定对任何人处以劳动教养。这是照搬苏联的做法。

12岁的颜嘉森所在的学校内,发现了“反动标语”,派出所怀疑标语是颜嘉森所写,便将其劳教。怀疑他的原因仅是由于“他父亲可能是历史反革命”。

13岁的杨泽云,因家中孩子多,生活十分困难。街道与派出所对他的母亲说:给孩子放条生路,送孩子去劳教,那里有饭吃,有书读。母亲便签字申请将杨泽云劳教。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城市公安系统纷纷提出各种“放卫星”式口号及做法。1958年6月,北京市领导称:“要把北京市的社会治安和政治情况搞得像玻璃板,像水晶石,像镜子一样。”成都市的一个派出所宣称该所一天破了一万件案件。四川省实行的未成年人集中劳教,也是这类做法之一。

属于这类做法的还有上海市的“十无城市”及儿童教养院外迁。上海市准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献礼,宣称要当“十无城市”,其中一项便是“无流浪儿”。并将儿童教养院外迁。1958年10月29日,上海市儿童教养院502名儿童被集体迁往甘肃省张掖县,13岁的陈德全是其中之一。陈德全受不了张掖县的艰苦生活,偷偷跑出来扒火车回上海。火车经过成都市查票时,陈德全被赶下车,随即遭收容劳教。

自1958年起,来自四川省各地的数千名被处以劳动教养的儿童陆续被送至位于峨边县的原始森林中的“四川省地方国营沙坪农场大堡作业区”,这些儿童最大的17岁,最小的9岁。大堡作业区是沙坪农场专门为未成年人设的分部,大堡作业区的房屋尚未盖好时,这些未成年人暂时在沙坪农场接受劳教。从1949年以前的峨边县县城大堡镇到大堡作业区有二十多里不通车,儿童们只好在押送下经过数小时步行抵达大堡作业区。

大堡作业区分为五个中队,分布在一条数十里的山路两侧,其中五中队最为偏远。每个中队大约有400名小劳教,分成五个组。除三名管教干部之外,各组组长、医生、教师等均由在沙坪农场接受劳教的“右派”分子充任。小劳教和接受劳改的少年犯混在一起,并无区别,二者惟一的区别是劳改有刑期,劳教没有期限。

每个组住在一栋茅草屋内,四周围以土墙,七、八十个儿童睡在一个大通铺上。大通铺白天当作教室,每一段为一个年级,教师们各占用一段,给儿童讲课。每个儿童都发了铅笔及练习本。上完半天课,便是半天的“劳动锻炼”,每个儿童发一把锄头进行开荒。开荒本有定额,但很多儿童的身高还不及锄头高,举起锄头人就仰翻在地,即便罚站也无效果,另外这里并不适合发展农业,所以开荒定额只得作废。每个儿童发一件带有编号的劳改服,儿童不会补衣服,所以不过数天便形如乞丐。

1959年冬,“大跃进”导致的粮食困难爆发。这里的全体人员陷入饥饿。1962年,时任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兼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廖伯康向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汇报称,从1959年到1962年,四川省城市居民每月口粮21斤,农村居民每日口粮为1至2两大米。沙坪农场及下属的大堡作业区情况更为糟糕。小劳教陈桐均说,“每天吃两顿,每顿一个玉米饼子,掰开一看里头全是野菜,只有外面薄薄一层玉米粉。”儿童们学会辨认油菜、豌豆、胡豆等农作物,将所有种子都挖出吃掉,甚至包括福尔马林泡过、粪水浇灌过的萝卜。孩子们还吞吃老鼠、蟋蟀、蚯蚓、屎壳郎充饥。

1960年六一儿童节前一天,两百多名小劳教一起去大堡镇偷东西。管教干部、当地农民全体出动,枪声大作。当时农民也十分饥饿,所以对这些儿童毫不留情。农民也去偷劳教队的粮食,遭到劳教队管教干部殴打。最后,大堡作业区五个中队的队长与火花村的生产队长共同喝酒杀羊,双方约定互不侵犯。

1960年,自成都市来了几位母亲。因为孩子向她们写信说饥饿。她们申请领儿子回家,被管教干部拒绝。最后这些孩子全饿死在大堡作业区。

沙坪农场的“右派”分子大批饿死。大堡作业区的儿童饿死数量也十分惊人。根据林宪君等大堡作业区成年管理人员回忆,大堡作业区关押的儿童约有五、六千人。大堡作业区一位姓蔡的组长称,自己当年逐个登记了死亡儿童,死亡儿童达2600多人。

从1960年起,仅担任组长的“右派”分子林宪君一人埋葬的孩子,累计便已达一百余人。起初每个孩子还有棺材,后来就直接用炕席卷起尸体埋葬,尸体身上的衣服全部被扒下与当地农民换粮食,儿童的尸体都是赤裸下葬。坟墓基本没有标记,后来许多家长来大堡作业区寻找孩子的遗体,找不到只好对着森林哭泣。

1961年,大堡作业区崩溃。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山将这些濒临死亡的“小劳教”背下山,转送至周边县城粮食较充足的劳改工厂休养。这些儿童都在床上躺了半年至一年才得以恢复体力。海拔最高的五中队死亡人数最多,一名医生因怕追究责任而喝碘酒自杀身亡。沙坪农场场长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幸存的“小劳教”经过休养后,大多留在这些劳改工厂就业,或被派回沙坪茶场。沙坪农场因为实在不适合种粮食,所以改种茶,名字改为“沙坪茶场”。1962年左右,这些儿童相继被解除劳教,成为正式职工,一年仅有一次回家机会。

1970年代中期,劳改犯日益增多,监狱需转移人口,故将这批小劳教遣返回原籍。因曾有“劳教犯”的身份,他们被国营工厂拒绝接收,不少人去了街道工厂的运输队,依靠背水泥预制板的高强度劳动维持生活。

21世纪初,重庆市的大堡作业区幸存者每个月举行一次聚会,大家一起喝茶、摆龙门阵、哭泣。

导演谢贻卉拍摄了纪录片《大堡小劳教》,时长104分钟。2013年5月,该纪录片在香港、台湾公映,半个月之后在腾讯、凤凰网等中国大陆门户网站播出,但很快被删了。


纪录片资源下载115 / 迅雷网盘 / BT|中英字幕.高码720P(6.71GB).mov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仅限VIP用户(永久)用户可见。 加入VIP解锁特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470223 2021-11-6 18:46
混沌年代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代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ai921 2021-11-7 17:48
提取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它山知秋 2021-11-8 02:25
感谢分享大堡小劳教 Dabao Xiao Laojiao(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于我们|小黑屋|纪录公园

Copyright  © 2024-2024 All Right Reserved.

GMT+8, 2024-12-23 10:42 , Processed in 0.05847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免责声明:本站仅为用户之间信息交流之媒介,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服务器不储存任何音视频文件,所有内容包含图片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站内下载链接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请于24小时内自觉删除,若用户非法收藏、传播或将资源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均与本站无关,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使用者自行承担。如本站点所发布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317379335@qq.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并致以歉意!

寰俊
联系管理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