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渲染中找回自省 [复制链接]

北风 1287 2011-10-23 08:57
一直以来都喜欢电影,记得小时候大多的时候是遇到左邻右舍逢喜事放映的露天电影,那时候因为都是孩子,看电影的兴头尤为之烈,有时候为了看一场电影,几个年龄相仿的伙伴相约,搬着板凳,穿越漆黑的田野,越数公里的赶赴一场放映。这样的时间很快都过去了,当我们怀抱对未来及人生懵懂未知的梦想时,时光流水,匆匆只此一刻,儿时的孩童们,都长大了。

长大后更加喜欢电影,大概在十几年前开始大量观看影片,从国内影片到西方电影;从经典热门片子到一切冷门的影片,当这些影片都看完的时候,反复对一些比较喜欢的影片重新观看。光影艺术,对于她的欣赏和痴迷,大概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开始的。

电影是光影艺术,早期的电影只有画面没有音效(卓别林电影式),再后来,电影发展出来配乐,加入了现场的人物对白,至此,一个包含声、光的集合艺术形式面试,同时便吸引来大量的痴迷爱好者。

西方有人说,电影艺术是通俗艺术。顾名思义,电影艺术是大众艺术,人只要有眼睛,有耳朵,皆可观之。电影艺术的等级我想不是那么的重,而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形式,等级之分,未免有点滑稽可笑。在某种形式之下,我们发现的和未发现并为之探索的,则是贵重的。

电影的受众群体以感官获取艺术信息,在这个当中,像其它的艺术学科一样,通过情感渲染达到艺术价值高峰。电影的初级情感传递停留在人物的表演——即表情(面部表情及肢体表情);进而通过人物对白;再者是画面场景。这三者都能带给观众深刻的印象,这也是电影最直接的情感传递方式,虽然是最基础的,但却是少不了的。在简单的观影活动中,表情、对白、场景所传递的是感官最直接的审美,换句话说,只是艺术的“表层”审美,那么通过人物活动和场景效应,在对电影艺术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的时候,我们不单只停留在表层意识上,而是应该糅合直观方式,进行多因素的分析,这样,我们方可进入真正的电影世界。

看到的,并非真实的。听到的,也非绝对的。我曾对朋友说,小孩子用眼睛看世界,而我们,要用心看世界。观看影片,分析电影艺术的内在指要,道理如出一辙。电影艺术和文学艺术有着极大的形似之处,它们都有着强烈的故事性、语言性、人物性及场景塑造;在表达方式上,又存在直述、象征、倒叙、意识流等等。在观看常规性的故事影片,跟随导演镜头进行画面接受就可以了,但观看某些文艺片,则需要结合上述的一些意象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透彻理解影片内在表达意念和情感。

对艺术的创作中,创作者的阅历是尤为之重的。而在对艺术的分析中,对分析者的社会阅历及其它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可能只能永久性地停留在艺术表层进行观摩,则永不能进入精神世界的殿堂。

电影艺术,故事、人物、表达方式传递的信息,直接打动我们的思想——艺术情感。接受艺术情感之后,我们需要把这种情感进行转化——从艺术作品中,转移到第三者——世界。再从世界,转回对立的起始点——自己。这样,艺术的价值则完成了一个完美传递。(对情感转化部分是有意识,也可能是无意识,但是情感传递是艺术影响的客观存在的规律)

情感转化,让我们站在一个更清晰的角度理智分析问题,明智剖析自我,如是如此,则善莫大焉。

推荐欣赏:光影艺术100年  http://xzwyu.s30.myveryd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于我们|小黑屋|纪录公园

Copyright  © 2024-2024 All Right Reserved.

GMT+8, 2025-1-8 11:14 , Processed in 0.03740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免责声明:本站仅为用户之间信息交流之媒介,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服务器不储存任何音视频文件,所有内容包含图片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站内下载链接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请于24小时内自觉删除,若用户非法收藏、传播或将资源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均与本站无关,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使用者自行承担。如本站点所发布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317379335@qq.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并致以歉意!

寰俊
联系管理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